5岁女孩关键时刻救妈妈一命!妈妈该感谢的绝对不是老天

腾讯网   2023-08-31 15:26:27

5岁女孩关键时刻救妈妈一命!妈妈该感谢的绝对不是老天 

文 | 米粒妈

5岁的孩子到底能有多厉害?


(资料图片)

米粉前几天传给我一个视频:5岁女孩在妈妈晕倒后,上演了一系列教科书操作。

首先,她立刻拨打了120电话,向接线员冷静地描述了妈妈的状态并且准确报出了家里的地址。

其实,能做到这里就已经很难得了,但是,小女孩随后立刻给离家里很近的女老师打去了电话,请求老师帮助妈妈,然后带自己上学。

米粒妈简直不敢相信,普通孩子就算不会被吓哭,也早慌了神,可她竟然还记得自己需要上学。

有的网友也觉得,这实在太冷静了,妈妈后来回忆起还说:我都吓死了,她还记得住自己有课外课。

然后,小女孩还不忘告知出差的爸爸,让爸爸立刻赶回来。

更令人意外的是,救护车到了之后,小女孩意识到负责救治的人是叔叔,立刻就给穿裙子的妈妈套上了短裤,防止妈妈走光。

这是什么天使宝贝啊!成年人尚且可能考虑不到的事,她都一一安排到位。

有人说这个孩子情绪实在稳定,才能将每一件事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
但是,米粒妈想说,孩子能够冷静处事是需要经验的,即便情绪再稳定,不懂得求助与安排都无济于事。

换句话说,妈妈最该感谢的不是上天,而是自己的教育。

看到这个5岁女孩能够冷静处理妈妈晕倒的问题,米粒妈立刻想起来去年那个妈妈晕倒,三个孩子无动于衷的新闻。

刚刚给孩子做完饭,妈妈还站在厨房门口,突然就没有任何预兆地仰头倒在了地上。

咣当一声,米粒妈都不敢想象这得多疼。

可是听见这样巨响的大女儿和二女儿,明明距离妈妈不足一米远,就只是抬头瞥了一眼,然后就收回了目光。

二女儿紧接着淡定地吃了一口饭,仿佛无事发生。

大女儿则是忙着给最小的孩子盛饭,不紧不慢完成了手上的事,才走到躺下的妈妈身旁,查看了一眼,也没有想要将妈妈扶起的意思。

说实话,这个视频震惊了米粒妈很久,虽然不能仅凭一个掐头去尾的视频指责孩子,但是米粒妈觉得,这位妈妈的教育一定出了问题。

面对妈妈晕倒,孩子没有半点关心的行动,无论怎么看都有些冷漠。

但能够精准处理问题,也不能仅仅靠孩子的关心程度和敏感度。

米粒妈也看到过有的孩子,因为没有整理好东西,或者无法打开心爱的玩具就放声痛哭,然后等着父母帮自己解决。

虽然孩子年龄小情有可原,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冷静处理问题,有的孩子就完全冷漠,又或者面对问题只会崩溃呢?

原因只有两个字——经验。

其实,回想孩子这些不同的反应和行动,就会发现差别中早有端倪。

首先,能否第一时间关注妈妈的异常,这要看孩子对妈妈的关心程度。

其次,在紧急情况下,是否能有条不紊地安排每一件事,要看父母到底有没有教过。

就拿开头那个5岁的小女孩来说,米粒妈敢说她平时一定习惯了处理自己的事情,父母也锻炼了孩子的管理和反应能力。

正因如此,她才能在紧急情况下,有如此令人惊艳的表现。

世界对孩子而言,本就是白纸一张,只有父母握着孩子的手在上面填上颜色,孩子才能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。

更重要的是,父母的言传身教,也不仅仅是在为孩子积累经验,还能给孩子建立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思维。

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登上了热搜,一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女孩给自己倒了一杯可乐,正准备坐在沙发上享受这份快乐,却突然摔了一跤,可乐也洒得到处都是。

如果你在一旁目睹了全程会怎么做?

米粒妈觉得大多数人可能会有两种反应:

一、先把孩子抱起来,安抚一番,然后自己默默整理。

二、教育孩子拿着东西走路要更小心,然后让她自己打扫。

看似是一道选择题,可视频中的爸爸硬是做出了另一种答案。

他淡定地看着爬起来后不知所措的女儿,没有安慰,也没有指责,而是平静地问:

“摔跤之后要干什么?”

小女孩也没有半点沮丧,而是积极地回答:“换衣服、换裤子、洗手手,然后再喝可乐,然后再吹头发。”

听到女儿的回答,爸爸满意地点点头,然后就让女儿按照自己的安排开始整理。

全程爸爸没有再说一句话,女儿也很快换好衣服,又把地上的可乐清理干净。

直到完成这一切,小女孩又开开心心地喝起了饮料。

这个视频让米粒妈感触很深。

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有突发情况,而每一次都是让孩子去实践那些父母口中道理的机会。

不过,这里面有一点格外重要,那就是情绪稳定。

米粒妈知道,很多时候娃的做法的确让人血压飙升,但这也正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功课所在。

记得之前米粒也“救”过我一次。之前,闺蜜跟人组团办日本5年签,约我一起办,说是今年没空去,明年也可以一起去。

选在这个周末,所有人约在星巴克,一起交资料。

取签证资料小姐姐还有十分钟到,大家陆续拿出资料,我打开包一看,傻眼了:没带装证件的资料袋!

我开始使劲回忆资料袋在哪里?想到快冒汗,才想起来应该是出门前,把袋子放在餐桌上,忘装进包包里了。

我自认是个成熟的中年人,可退化的记性,总能精准地击溃我。

我很沮丧,很慌乱,更多的是尴尬......接着是生气。

明明!我在临出门前,怕自己忘拿任何证件,才特意站在餐桌前对照清单仔细过了一遍资料的,结果弄巧成拙,忘掉了整个资料袋。

更倒霉的是米粒爸也不在家,我就算立马回家取,一来一回,也得耽搁大家不少时间。

我越想越气,疯狂找最佳补救办法,不由自主拿咖啡的手气得微微颤抖。

米粒坐在我旁边,喝着星冰乐安静地看着我。

这小子!果然又是完全无法与我共情。

当我的情绪越来越紧张时,米粒出手了。

他淡淡地无视我对他的部分迁怒,让我给他一个家里密码锁的临时密码,他已经拿电话手表通知了楼上的小伙伴。

现在,小伙伴已经去家里的餐桌上取到资料袋,我只需叫个闪送,让人送过来就行。

他就这么云淡风轻地帮我解决了。

闺蜜和她的朋友们,开始对着米粒输出一顿“商业吹捧”。

所以,不带任何亲妈滤镜,理性来说,米粒还是那个普通的男人,但胜在做人很冷静,多少有点出人意表。

借用最近很中性的一句话:他只是一个情绪很稳定小男人。

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:“教育的本质意味着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

之前,米粒妈觉得这是在说言传身教的必要性,但现在,米粒妈觉得这是希望父母能明白“点化教育”的重要性。

纪录片《良师》中,有这样一个情节。

劳作课上,老师在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干农活后,希望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农用的灌溉装置,解决遇到的灌溉难题。

看到四年级的孩子有模有样地设计方案,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,再一点点改进,米粒妈其实很赞同这种进取精神,但又有些担心装置的使用效果。

毕竟,老师全程不参与,只负责引导,孩子的想法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,他们能一次次面对挫折和失败吗?

这不,真有一组孩子,想法不错,但是一到实践就步步是坎。

眼看别的组已经开始试验,他们却因为装置问题无法下地,老师就带着他们一点点找问题,再解决问题。

改良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行,可没想到第二次又失败了。

小组里的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失落,老师却没有半点直接出手的意思,而是在安慰后依然启发他们主动探索。

经过再一次修改装置,他们信心满满地试验,结果又失败了。

三次全部失败,米粒妈都差点心态爆炸,可是孩子们虽然失望,眼里却没有失去求知的光,甚至对以后的手工课仍然跃跃欲试。

米粒妈这才明白,老师的帮助,固然能让孩子更快成功,但也必然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求知的兴趣和动力。

只有在点化中,让孩子燃起自己解决的念头,孩子才会有更快的成长机会,也能更接近于长远意义上的成功。

更说明,成长无小事,教育并不是必须寻找什么机会,真正重要的其实只是父母的支持与陪伴。

米粒妈就刷到这样一位博主,家里堆积了很多快递纸箱,大人觉得扔了就好,可是女儿说什么也要卖了换钱。

因为废品回收站不上门回收,所以意味着女儿必须一趟趟将纸箱运过去。

虽然博主认为卖不了多少钱,还累得不行,根本没必要,但他也没有打击女儿,而是在一旁默默陪伴。

他陪着女儿用小推车一趟趟搬运,在废品站换钱,下小雨也不放弃,他就一直鼓励女儿、夸奖女儿,最后,女儿真就坚持下来,将纸箱卖了几十块。

或许,这几十块对大人来说不值一提,但女儿却明白了积少成多,和坚持就会有回报的道理。

老话说,人教人可能教不会,但事教人,一次就够了。

米粒妈深以为然。

卖废品在父母眼中是一件小事,可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锻炼,更是一次成长和提升的机会。

而且,生活中类似的事真的不要太多。

去超市买东西如何才能不超过预算,家里大扫除该如何安排人手,怎样整理玩具才能方便下次拿取......

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,组成了孩子成长的基石,构成了孩子可以登高望远的更高平台。

对孩子的好奇给予理解,对孩子的尝试给予支持,他才能有底气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。

因为,稚鸟成为雄鹰之前,同样需要不断试飞,在父母的陪伴之下,稚鸟才会羽翼渐丰,最终翱翔天际。

个人简介:@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,美国海归,海淀家长。专注学习干货、教育经验和升学。